您当前的位置:南昌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中心 >> 正文
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践行无私奉献雷锋精神
2021-03-10 18:39  阅读 1735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3月9日,时值“学雷锋月”活动期间,南昌市院士专服务中心(市科普服务中心)和南昌市科技进修学院党支部联合市农技协、新建区科协、区农技协,邀请南昌市农技协常务理事、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副院长刘善军副教授和市农技协理事、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范淑英教授,组成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南昌德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桥乡小桥村江西畅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以“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无私奉献雷锋精神”为主题的送科技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旨在践行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帮助贫困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推动扶贫产业由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产业,向二、三产业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南昌市农业经济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地处象山镇的河林村,面积3.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300亩、水面210亩,是“十三五”市级贫困村,下设九房、老支、新支、钟家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93户1376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7人(因病致贫8户18人,因残致贫3户9人)。近年来,河林村依托“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通过培育“党建+”、党员带头示范户、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推动产业扶贫。目前村产业有:410亩龙虾、甲鱼,398亩果蔬,309亩河蟹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1年产业转型为果蔬种植),190亩莲藕、藕带, 156亩鸭莲共生, 总计1463亩产业格局,其中扶贫产业达707亩。果蔬亩产达12000元,水产养殖亩产达7000元。村注册省第一枚集体水产类商标“砂口港”,河林生态农产品获邀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提升了生态产业品牌效应。2020年,扶贫产业共吸纳贫困户长期务工就业8人,短期务工80余人,年务工收入达100余万元,河林村11户脱贫户2020年全年产业分红等收益户均超6700元。2021年,河林村扶贫产业园果蔬基地将继续扩大种植260亩(承接河蟹基地产业转型),向千亩产业稳步推进。自2015年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结对帮扶以来,河林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村庄变美了,产业兴旺了,百姓生活好了,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4年不足2600元增加到2020年17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零元增加到2020年31.036万元,2017年整村脱贫,2018年贫困户全部脱贫。然而,就河林村而言,虽然都已脱贫摘帽,但村级种养产业还是以传统品种为主,存在定位不准、层次不高、链条不长等问题,在已脱贫的人口中,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占比较高,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返贫风险。市科协针对这些问题,着眼全局,快速反应,组织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队,通过送科技下乡,帮助该村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当天上午九点半钟,科技志愿服务队一行10余人抵达河林村,与此同时,闻讯从全镇各村赶来问询专家的种、养专业户早就等候在此。随后,科技志愿服务队和前来次询专家的种养专业户,在镇党委副书记、镇科协主席万大毛、市政府办公室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科科长、河林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曹龙友和市农技协会员、公司经理熊福生陪同引导下,分别考察了该村设施蔬菜栽培、桃树种植等园区,通过现场查看、听取介绍等形式,详细了解了该农场在种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未来发展愿景。同时,在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和桃树栽培地头,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农技,手把手地教授菜农与果树管理员科学种植蔬菜、开展桃园管理、进行土肥水管理、防控病虫害等方法。并对蔬菜、果树如何进行合理搭配、科学布局、引进新品种、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做强做大蔬菜和果品产业提出建议。 并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河林村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要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更好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现场技术指导结束后,科技志愿服务队一行在河林村村委会会议室,召开了“科技志愿服务专家与农业产业户对接座谈会”。会上,种养专业户代表争先恐后地向专家提问发言,专家耐心细仔地解答了蔬农和果树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同时,大家又围绕“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主题,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交流,提出了一系列的宝贵意见建议。专家一致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坚持推进产业扶贫。首先,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认真总结河林村扶贫产业发展经验,科学编制村级产业发展规划,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培育一些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强村。其次,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和引导农户脱贫致富能力,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推进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引导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加强合作,提升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再次,着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仅靠小农户自身难以实现,必须创新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企双赢格局,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当天下午,科技志愿服务队又马不停蹄地赶赴金桥乡小桥村江西畅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葡萄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来到公司葡萄种植基地后,在金桥乡党委副书记、乡科协主席李枫林和公司经理、市农技协理事闵风根的陪同下,科技志愿服务队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公司葡萄种植场地,听取生产和销售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基地种植情况、经济效益及发展规划。并仔细查看精品葡萄园种植区阳光玫瑰、夏黑等品种田间长势情况,刘教授还从葡萄春季树势管理、优化品质、提高果实商品率等方面与种植户进行了交流,并耐心细仔地现场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近年来,闵风根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能手,他自2011年创办江西畅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来,无偿为村民提供葡萄种植技术和管理支持,在公司化运作下,小桥村的5个自然村有240农户参与到葡萄产业发展,村里还建起了就业扶贫车间,帮助2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下午现场技术指导结束后,科技志愿服务队一行又在江西畅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了“科技志愿服务专家与金桥乡葡萄种植户对接座谈会”。会上,葡萄种植专业户代表争先恐后地向专家提问发言,专家耐心细仔地解答了葡萄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同时,又围绕小桥村葡萄品牌创建、阳光玫瑰葡萄传统架式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品质提升技术创新以及新品种种植示范等产业问题,与当地葡萄种植合作社农户开展深入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这次开展的“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无私奉献雷锋精神”主体活动,不仅解决了当地菜农和葡萄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而且增进了专家与农户交流,建立了相互联系,也为象山镇和金桥乡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延伸产业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了思路,受到当地政府和种养户一致好评与欢迎。